異色狂想曲——捷克色彩大師 Lubomír Typlt 與《懸浮女子》交織的魔幻萬花筒(下):嚎啕的魅影
Aug. 21, 2023, 9:56 p.m.
在上一篇異色狂想曲——捷克色彩大師 Lubomír Typlt 與《懸浮女子》交織的魔幻萬花筒(上):藝術家的求道之旅 狄普勒特揭露了他由成長背景到學業旅程的藝術探索之路。而在這篇,我們將跟隨他,探討那由學生時期轉型為專業藝術家的生活轉折,並一探其最新展覽《懸浮女子》背後的創作故事。
斜槓人生:從畫室到舞台,再化身慈父回到溫暖的家
在長時間學習之後,狄普勒特很高興能夠離開學校。他在柏林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為專職的畫家。「畫畫本質上是一項孤獨的工作。當我畫畫時,我需要完全的平靜和專注。」雖然他也承認,在這個時代,身為藝術家必須身兼許多組織工作,要懂得行銷自己的作品,否則不能從事這個職業。然而,他的工作大部分仍是專注於作畫,他試圖定期去工作室。但是每當他完成一幅畫後,會需要休息一天或兩天,因為會覺得精疲力盡,而且無法為新的畫投入同樣多的精力。「畫畫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你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你可以在五分鐘內毀掉一幅畫。在繪畫中的步驟是不可逆的。每一個錯誤的舉動在畫中都是可見的。」
除了繪畫之外,狄普勒特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分,那就是 WWW Neurobeat 的歌曲作詞以及音樂主唱。WWW Neurobeat 是他和高中同學暨饒舌歌手 Ondřej Anděra 一起組織的樂團。對他來說,這也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因為作為音樂主唱在表演時得到的反饋,作為畫家是不會經歷的。畫家隱藏在他的畫作之後,觀眾甚至不需要知道他長得怎樣。」WWW Neurobeat 以詩為體裁創作,具有濃烈的意象,吸引了許多對藝術有興趣的年輕觀眾,而他們也時常參加狄普勒特的展覽。
最後,對狄普勒特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家庭和孩子。「由於成為了父母,我能夠畫出我的哭泣的孩子,因為我能夠將與其伴隨的能量帶入畫中。」如今,觀看他的畫作的觀眾經常告訴他,〈哭泣的孩子〉系列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自己也經歷過那些無法使小孩停止哭泣的情況。關於〈哭泣的孩子〉系列,他也曾表示,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他當然有過嬰兒哭鬧的經歷:「我意識到嬰兒的防禦反射,他們完全無助,只能通過哭泣來保護自己。這是一場存在主義的爆炸。而頭像複製是一種真正的藝術方法,它喚起了對個性的否定。」
魔幻的技藝:《懸浮女子》系列創作的異色狂想
「我是一位畫家,用顏料的方式就像音樂家用音符一樣。每種顏色都是一個音符,而一幅色彩豐富的畫可以成為一首交響曲。當顏色不匹配時,就像音樂家彈得不對路一樣。即使是外行人也能說出哪裡出了問題。」跨足音樂、作詞的狄普勒特如是說,彷彿他已將不同身分的創作經驗融會貫通。他的用色技巧爐火純青,被認為是當代捷克畫家中最純熟的色彩大師之一。他用色的方法有其獨到之處,最開始,每一個顏色對他而言都有其概念意義,然而如今,用色更像是直覺或者能量感知,他曾表示,顏色有時是會脫離主題的。在展覽的專訪寫到:「他顛覆了色彩關係的既存效果,將它們提升到挑戰觀眾所能接受的新水平。 顏色將脫離所描繪的主題,為其注入新的含義,並使其變質。單一色調可以在不同的繪畫中獲得可逆的含義:灼熱和冰冷、傷害和治愈、震驚和安慰、向外開放到空間和轉向內部、擴大到體積和與表面融合。」他也在與作家 Karl Srp 的採訪內容〈論直覺的發揮〉中提到自己如今用色的直覺性質:「我不為顏色賦予任何心理學解釋。 這與我的風格相去甚遠。 相反,我在內心體驗到色彩的色彩強度的力量。 當與其他顏色對比時,特定顏色的感覺最好......如果我更喜歡一種顏色,我就會完全被它淹沒。」可以說,狄普勒特在創作時的用色方式,已經超越了邏輯與精神分析,而揚升到更對話式、冥想式地與顏色共舞,正如畫家曾在辨析不同顏色對一個作品的影響時,他說:「整體更像是彩繪(painterly)出來的而不是描繪(drawn)」可見對於顏色敏感的畫家,在繪畫時他能感受到顏色的活靈活現,如舞動一般。
狄普勒特賦予顏色高度個性的體現,還可從他一系列獨立頭像的男孩中看見,他描繪的一系列男孩獨立肖像中,「人物或心不在焉地凝視著虛空,或睜眼、瞇眼或閉眼,微微傾斜的頭部讓人產生一種在觀察什麼的感覺。 而顏色賦予了這幅畫意義。(青藍色的悲傷男孩和黃紅色的夢中人,同時保留了相同的藍色身體輪廓), 它為一種身體姿態設定了一種矛盾感,穩定了超越藝術家意志的喜悅和沮喪的情感線條。個體處於個人與普遍、可變與永久、特殊與普遍的邊界。」
除了繪畫之外,狄普勒特也涉足概念藝術、裝置藝術。在這次《懸浮女子》的展覽中的一大亮點,便是他的裝置藝術作品「元機器」系列,包含〈自行車〉以及〈水力發電站〉。這些裝置也可以從他過往的繪畫中看見,並且他有意使用日常物品:「對我來說,日常物品是雨傘、花園澆水罐、自行車。當觀眾在畫中看到他從日常用品中熟悉的東西在一個完全不同的背景下,他就意識到創造性是藝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喜歡Marcel Duchamp的現成品。我希望藝術是文明的。它與生活並無隔閡。」在展覽專刊也提到,〈自行車〉給人的刺激與反思其來有自:「人類的奇怪機器延續了中世紀晚期繪畫中盤旋的地獄生物或奇幻動物的長期傳統。 它們以與現在相對應的構圖復活,將兩個有歷史但從未在這種創新聯繫中出現過的普通日常物品組合在一起。」透過這個裝置,他隱喻著人類文明的瘋狂以及後果:「每一個懸浮裝置都失去了它的前任主人,而他的前任主人早已從上面掉落下來,並且無法挽回地迷失了。 在人類被對美好未來的錯誤信念所吞噬而滅絕後,只有文明的最後殘餘得以倖存。」
狄普勒特不僅是捷克當代最璀璨的繪畫巨擘,他的藝術之火也在詩歌、音樂創作、至裝置藝術等領域猛烈燃燒。他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的學習軌跡和創作精髓,而背後更深層的,是他對藝術家所擔當的社會使命的堅定認知。他完美地繼承了捷克與德國大師的傳統,不只在繪畫技巧上,更在於他對社會與人性的敏銳洞察,以及利用藝術作為社會影響力的工具。緊接著,在柏林的群展中,他將以 Vermeer 作為創作靈感的核心。同時,在布拉格,他也與知名的私人畫廊 DSC Gallery 緊密合作。讓我們一同期盼,狄普勒特能再度翻開藝術的魔法之門,領我們進入那色彩繽紛、深不可測的奇幻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