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27

紀錄片《造山者》歐洲放映 台灣晶片奮鬥史感動捷克觀眾

Oct. 23, 2025, 11:36 p.m.

《造山者》製作團隊陳添順、蔣顯彬與導演蕭菊貞適逢文化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呼應「從科技島到文化臺灣(From Tech to Culture, Taiwan Leads the Future!)」的核心理念,協助駐捷克代表處於10月21日晚間在布拉格電影院舉辦歐洲放映會,作為第7屆「臺捷科技日」的壓軸活動。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A Chip Odyssey)是台灣首部描繪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的紀錄片。歷經五年拍攝,影片細膩記錄台灣在資源有限與地緣政治挑戰中,如何以制度設計、人才培育與產官學協力,構築出令世界矚目的半導體生態。該片於今年六月在台灣上映,導演蕭菊貞表示:「我想透過紀錄片尋找一種面對歷史的文化視角,以人與故事的脈絡為台灣寫下歷史。當台灣今日再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我們能否更堅定地守護這個國家,守護這得來不易的一切,不被分化,也抵禦外敵。」

蕭導演以縝密的田野調查與訪談,層層剝繭地追溯當年一批背負國家使命、以「造山」之志推動半導體群山計畫的先行者們,如何在艱困環境中篳路藍縷、忍辱負重,終於完成復興台灣經濟的使命。前台北電影節總監黃鴻端觀影後撰文指出:「導演以多面且客觀的電影語言與細膩的敘事手法,將事件、人物與歷史交織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每一個鏡頭與對話,都展現出導演對素材的熟稔與節奏的掌握。她以溫厚而深刻的方式,為這個牽動全球的複雜議題,作出一場感人而驚人的整理。蕭導演彷彿讓消失的『南陽街40號』重新浮現,提醒我們勿忘初衷,並引領我們思考台灣半導體的下一步何去何從。」

映後,捷克前眾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對締造台灣晶片奇蹟的先行者們表達深切敬意。她表示,透過影片得以深入理解成功背後的艱辛與細節,看見「韌性」與「勇氣」如何成為推動歷史的力量,令人由衷感動。

與會貴賓包括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經濟部科技諮詢委員李貫銘、捷克投資促進局執行長米哈爾(Jan Michal)及捷克國家技術署署長康瓦林卡(Petr Konvalinka)、捷克台灣商會會長黃鴻章、經濟部科技諮詢委員李貫銘、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呂俞穎等人,共同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跨越世代的奮鬥軌跡。

駐捷克代表陳立國致詞時指出,《造山者》不僅是科技突破的見證,更展現一個國家在高度競爭與國際壓力下,如何以信念與合作開創未來。他強調,台灣願成為捷克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捷克擁有深厚的學術與產業基礎,台灣則具備豐富的科技實務經驗;若雙方深化合作,定能在全球科技轉型的浪潮中,共創具戰略意義的成果。

艾達莫娃則表示,她珍視台捷情誼的兩個核心基石──首先,是兩國共同信仰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其次,是雙方同樣著眼未來,重視創新與產業發展。她強調,台捷兩國在晶片研發、設計與製造,乃至學術與民間企業合作領域,皆具巨大潛力,並承諾將持續支持深化兩國合作的長遠關係。

作為「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造山者》不僅象徵台灣科技精神的延伸,更彰顯文化自覺的力量。透過影像,觀眾得以看見一個民族如何以理想與實踐構築命運的高地;導演蕭菊貞透過深刻與細膩的紀錄片語言,不僅向台灣人,也向全世界的人深入介紹屬於台灣的故事:「我只是想為台灣留下故事,不管美、醜、傷痕與榮耀、貧瘠或富饒,發生在台灣這島上,我們都應該認識。認識這段歷史,更重要的是問自己,此刻我們是否有勇氣面對逆境,是否有勇氣做對的事,是否有勇氣守護台灣!」而這場在布拉格的放映,讓「科技」與「文化」在歐洲的心臟布拉格交會,為台捷關係與世界對台灣的認識,開啟新的篇章。

網站瀏覽人數: 312905